久久99这里只有是精品6丨羞羞影院成人午夜爽爽在线丨人人做人碰人人添丨色欲久久综合网天天看丨国产果冻一区二区日韩

當前位置:

三峽小微:小山窩書寫“鄉村振興”大文章

發布日期:2021年11月02日
來源:湖北能源
字體大小:
小山窩書寫“鄉村振興”大文章

  三峽集團助力湖北宜昌高橋村拓寬致富安居路

  

入九月,秋風正勁,稻菽千重。

  

湖北省宜昌市長陽縣高橋村內,美麗的長江支流清江旁,飽滿的瓜蔞翻著“肚皮”,似一盞盞綠色小燈籠,綴滿瓜架,壓彎枝蔓。

  

截圖_20211213143818

  

  高橋村的瓜蔞接近成熟? 攝影:戰旻玥

  

春發其華,秋收其實。曾經的貧困村“摘了帽”,開始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接續“滴灌”下,書寫更宏大的致富文章。
?

  

“主筆”之一,是以駐村第一書記趙建華為代表的三峽集團所屬湖北能源清江公司駐高橋村鄉村振興工作隊。

  

6年前,在脫貧攻堅戰中,這支隊伍以“精準扶貧工作隊”的身份,入駐長陽54個重點貧困村之一高橋村,與村委班子攜手辦實事、出奇招,通過發展瓜蔞中藥產業、茶葉種植產業等,成功幫助高橋村走出貧困行列。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之年。

  

“試卷”已更新,鄉村振興工作隊如何幫助高橋村創新書寫“致富答案”,度過脫貧后的5年過渡期?

  

趙建華回答:“兩條腿”走路,一條是鞏固產業發展,一條是整治人居環境。

?

   小瓜蔞種出“大天地”

  

十月,瓜蔞漸熟。高橋村瓜蔞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紅星,開始準備采摘工具。“采摘筐要多備些,今年雨水合適,不漚地,病蟲害也少,瓜蔞要大豐收!”

  

駐村工作隊幫助高橋村,引進瓜蔞合作社已3年。靠著“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老百姓能收土地租金,能當產業工人,還能享受村集體分紅福利。

截圖_20211213143828

高橋村的瓜蔞接近成熟? 攝影:戰旻玥

  

紅利當頭,趙建華卻直搖頭:不夠。

  

“50畝瓜蔞,第一年收入還不到10萬元。”趙建華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瓜蔞幾乎斷了銷路,加上雨水過多,漚死不少,沒掙多少錢。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重要的是發展產業,路徑是推動鄉村產業走向現代化,不斷實現產業升級,進而實現鄉村的供給側結構性升級,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仔細研究有關政策和措施后,趙建華拉上村書記一塊兒琢磨:種植規模得擴大,沒有產量,哪有銷路?先進技術和設備得引進,會種地不行,還得“慧種地”。
琢磨透了,“寸勁兒”接茬使上。
?

截圖_20211213143920

瓜蔞加工成品? 攝影:朱靜霞

  

工作隊前往種植大省求取“種植經”,地里挖上排水溝,山雨就沒法漚爛根莖。

  

50畝產量跟不上需求側的“趟兒”,趙建華說,準備再擴大300畝。“往年瓜蔞產量不高,銷路不好找,多靠清江公司內部員工消化,或介紹親朋好友購買。待產量提上去,相信銷路會更加打開!”

  

瓜蔞架占“天”不占“地”,在瓜棚下種植茶葉,既能有效利用土地,還能錯開兩種作物的生長和采摘期,方便種植。“現在搞了塊示范地,效果好的話,就全面推廣!”

  

茶葉種植,不止瓜架下。在瓜蔞基地對岸,約4000畝的茶園,是高橋村最原始的基礎產業。

  

“我們正在鞏固這一產業,對合作社的加工廠進行提檔升級,引進更先進的設備,進一步提升制茶技術。”趙建華說,屆時春夏秋茶都可生產,高橋村的致富道路會越走越寬。

  小鄉村嵌入“中國美”

  

村里公共衛生間建好的那天,李大姐去湊了個“稀奇的熱鬧”。

  

藍綠黃三種顏色,搭建起一間干凈明亮的路邊公廁,沖水箱、洗手池一應俱全,著實令村民們稀奇。“哪像以前,上了半輩子旱廁,一個土坑兩塊板,蚊子叮咬慘慘慘!”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農村“廁所革命”,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一環。

截圖_20211213143932

高橋村內干凈的公共衛生間? 攝影:戰旻玥

  摸清這一邏輯后,趙建華在工作筆記上,記下一條心得: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就要打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場硬仗,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

  

藍天之下,碧水之上,一座大橋正待成型。鄉村振興工作隊出資數十萬元,幫助高橋村修建通車大橋,粗壯橋墩已嵌入水底,待來年春天,即可撐起通往縣城的繁忙車流,節省出行時間約40分鐘。

截圖_20211213143940

鄉村振興工作隊幫助高橋村建設的節能路燈? 攝影:戰旻玥

  

晴朗天,漫步高橋村舍,道路平整開闊,農家院落花草相伴,房前屋后干凈整潔,生活污水納入新建的污水管網,小村莊既有“顏值”又有內涵。
夜風起,江水微瀾。李大姐出門散散步,到親水平臺歇歇腳,和三五鄰居嘮嘮嗑,再借著村道兩旁的節能路燈,欣賞下鄉村夜景,美哉。“要擱以前,太陽一落山,村道就烏漆嘛黑。咱能干啥?只能窩在家里打瞌睡!”
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高橋村里出現的“稀罕物”,可不止兩三件兒。

截圖_20211213143951

鄉村振興工作隊幫助高橋村修建的親水平臺? 攝影:戰旻玥

  

“高橋村靠山臨水,難免出現滑坡等自然災害。我們在村內設立了3處減災救災場所,可以緊急避險。”趙建華說,這在十里八村兒難得一見,“好些人聽都沒聽過”。

  

到2022年就滿60歲的趙建華,將要卸下駐村第一書記的重任。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接力棒,如今已交到同事覃東海、彭斌等人手里。

  

入村七年,見證高橋村在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康莊大道上一路奔跑,趙建華說,身退僅一人,功成路漫漫,希望再回高橋日,得見瓜蔞遍地香。

(本文載于2021年10月28日三峽小微)

發布日期:2021年11月02日